李睿仁 Yein Lee
李睿仁,由藝術家提供。
「餘震」 展覽現場,PODIUM畫廊 (香港),2025 年 3 月 22 日 至 5 月 24 日。攝影:胡樂行,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
「餘震」 展覽現場,PODIUM畫廊 (香港),2025 年 3 月 22 日 至 5 月 24 日。攝影:胡樂行,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「餘震」 展覽現場,PODIUM畫廊 (香港),2025 年 3 月 22 日 至 5 月 24 日。攝影:胡樂行,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「餘震」 展覽現場,PODIUM畫廊 (香港),2025 年 3 月 22 日 至 5 月 24 日。攝影:胡樂行,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「餘震」 展覽現場,PODIUM畫廊 (香港),2025 年 3 月 22 日 至 5 月 24 日。攝影:胡樂行,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「餘震」 展覽現場,PODIUM畫廊 (香港),2025 年 3 月 22 日 至 5 月 24 日。攝影:胡樂行,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胳膊萌枝》,2025年,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,60 x 20 x 37 厘米 (23.6 x 7.8 x 14.6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胳膊萌枝》(細節),2025年,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,60 x 20 x 37 厘米 (23.6 x 7.8 x 14.6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胳膊萌枝》(細節),2025年,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,60 x 20 x 37 厘米 (23.6 x 7.8 x 14.6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胳膊萌枝》(細節),2025年,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,60 x 20 x 37 厘米 (23.6 x 7.8 x 14.6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二》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40 x 30 厘米 (15.7 x 11.8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二》(細節)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40 x 30 厘米 (15.7 x 11.8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二》(細節)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40 x 30 厘米 (15.7 x 11.8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二》(細節)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40 x 30 厘米 (15.7 x 11.8 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一》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80 x 50 厘米 (31.5 x 19.7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一》(細節)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80 x 50 厘米 (31.5 x 19.7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一》(細節)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80 x 50 厘米 (31.5 x 19.7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李睿仁。《振翅之一》(細節),2025年,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,80 x 50 厘米 (31.5 x 19.7英吋)。攝影:胡樂行。圖片由 PODIUM畫廊 (香港) 提供。
「盤索里:21世紀聲景」展覽視角,第15屆光州雙年展,2024 年 9 月 7 日 至 12 月 1 日。圖片由藝術家和光州雙年展提供。
「盤索里:21世紀聲景」展覽視角,第15屆光州雙年展,2024 年 9 月 7 日 至 12 月 1 日。圖片由藝術家和光州雙年展提供。
「盤索里:21世紀聲景」展覽視角,第15屆光州雙年展,2024 年 9 月 7 日 至 12 月 1 日。圖片由藝術家和光州雙年展提供。
「盤索里:21世紀聲景」展覽視角,第15屆光州雙年展,2024 年 9 月 7 日 至 12 月 1 日。圖片由藝術家和光州雙年展提供。
簡介
李睿仁 (1988 年出生於首爾,現工作並生活於維也納) 創作實踐涵蓋雕塑、裝置、繪畫和表演,捕捉支離破碎的身體形式和極端的瞬息性。透過重新利用工業材料並交織科技與物理有機體的元素,李氏的作品探討社會和生態瓦解,並以處於危機中的身體迴盪著他者的聲音。她的個人和雙人展覽包括東京 Con 畫廊(2025年)、維也納學校(2023年)、特爾納瓦當代藝術中心(2022年)、慕尼黑 Loggia(2022年)、鹽湖城 Final Hot Desert(2022年)和圖盧茲 Le Box(2021年)。她還參與了群展,包括第15屆光州雙年展(2024)、洛桑CALM-La meute藝術中心(2024年)、查特奧奧布納斯市當代藝術中心(2024)、哥廷根藝術協會(2023年),施瓦茨藝術空間(2023年)、聖若瑟佩宮、波利尼亞諾阿馬雷(2023年)、柏林Schinkel Pavillon(2022年)、柏林Scherben畫廊(2022年)、維也納貝爾維德雷21博物館(2022年)、維也納 UA26 (2021 & 2022年)、巴黎瑞士文化中心(2022年)、維也納 Kunstraum Niederoesterreich(2020年)、維也納 Kunstraum Niederoesterreich(2020年)、維也納Das Weisse Haus(2020年)、維也納Haus Wien(2020年)等。她的作品被收藏於維也納市維也納博物館。
查看簡歷
作品李睿仁
《振翅之二》
2025年
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
40 x 30 厘米 | 15.7 x 11.8 英吋
查詢 李睿仁
《振翅之一》
2025年
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
80 x 50 厘米 | 31.5 x 19.7 英吋
查詢 李睿仁
《胳膊萌枝》
2025 年
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
60 x 20 x 37 厘米 | 23.6 x 7.8 x 14.6 英吋
查詢
展覽
餘震
藝術家: 伊凡娜·帕斯奇、伊塔·與田、郭思涵、李睿仁、阮心藍
香港
2025年03月22日—05月24日
最新消息
藝術家李睿仁現正參與第15屆光州雙年展的群展「盤索里:21世紀聲景」(Pansori: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)
2024 年 9 月 7 日
閱讀更多
PODIUM
香港黃竹坑
香葉道4號
怡達工業大廈9樓D室
星期二至六
早上11時至晚上7時
公眾假期休息
Instagram FacebookYouTube We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