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展覽
餘震
展覽於 2025 年 3 月 22 日(星期六)下午 2 時至 7 時開幕,展至 2025 年 5 月 24 日(星期六)。
藝術家
伊凡娜·帕斯奇透過指涉不斷變形和抽象的本體,視覺化其對主體衍變至他者的轉化的研究。藝術家早期對南斯拉夫解體帶來的暴力和殘酷有著深刻的認知,這促使她運用蠟、玻璃、鋼鐵、白色雪花石膏、油彩以及呼吸和氣壓等非物質媒材創作神秘的雕塑作品,驅使觀者透過後人類主義和後主體(post-subject)視角徹底地重新想像本體論的固有框架。她的作品將展出於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(2025 年) 舉辦的「艾里斯·范·荷本:感官雕刻」展覽,這是帕斯奇在東南亞的首次機構亮相。此外,藝術家的個人展覽從柏林 Schinkel Pavillon(2024 年)巡迴到到蒙彼利埃當代藝術館(2025 年),並於秋季抵達貝爾格萊德國立藝術博物館(2025 年)。
同時,郭思涵的抽象畫建構出科技—諾斯底式的幻想景觀。器皿狀、網狀及突觸般的、猶如正在溶解的景觀背景喚起解體、缺失和自我消除的概念;並以存在與缺失、現實與虛擬的神秘界限使觀眾著迷。同時,由維吉爾·伊塔和與田海組成的二人組伊塔·與田,通過多感官和治療性的敘事方式構想後人類世的世界,當中,自然與數碼領域在「共生世」之初相互交織、融合及共同進化。他們的雕塑、繪畫和裝置彷如受到虛擬現實和資訊技術的影響,呼應著有機形態和媒材的同時也超越時域。他們的作品透過與不同藝匠的跨文化的創意合作發展而成,體現在彼此連結的載體中,收錄和分享來自其週遭環境的「遺傳藝術」(genetic-artistic)訊息。
李睿仁最近於第15屆光州雙年展 (2024 年) 中展示了大型委託雕塑裝置作品,其創作實踐涵蓋雕塑、裝置、繪畫和表演,捕捉支離破碎的身體形式和極端的瞬息性。透過重新利用工業材料並交織科技與物理有機體的元素,李氏的作品探討社會和生態瓦解,並以處於危機中的身體迴盪著他者的聲音。最後,阮心藍將數位攝影視為受慾望和推測塑造出來的材料和雕塑實驗。她的錄像作品也通過檢視歷史中的權力、受害者心理及政治思想形式,鞏故文化和(自身)影像製作並敘述社會關係中的張力。她的作品曾在國際藝術機構展出,最近的呈現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(2024 年)、溫哥華當代藝術畫廊(2024 年)和上海外灘美術館(2023 年)。
展覽現場
作品
阮心藍
《於我而言,數年吧》
2023年
LightJet數位顯色打印,客製鋼框
76.2 x 66 厘米 | 30 × 24 英吋
版數:1/3 + 2 AP
《於我而言,數年吧》
2023年
LightJet數位顯色打印,客製鋼框
76.2 x 66 厘米 | 30 × 24 英吋
版數:1/3 + 2 AP
查詢
阮心藍
《腐解路向》
2023年
LightJet數位顯色打印,客製鋼框
76.2 x 66 厘米 | 30 × 24 英吋
版數:1/3 + 2 AP
《腐解路向》
2023年
LightJet數位顯色打印,客製鋼框
76.2 x 66 厘米 | 30 × 24 英吋
版數:1/3 + 2 AP
查詢
伊凡娜·帕斯奇
《呼吸從她緊閉的嘴中滲出 #25》
2024 年
呼吸、吹製玻璃、不銹鋼領圈
74.9 x 15.9 x 17.8 厘米 | 29.5 x 6.25 x 7 英吋
查詢《呼吸從她緊閉的嘴中滲出 #25》
2024 年
呼吸、吹製玻璃、不銹鋼領圈
74.9 x 15.9 x 17.8 厘米 | 29.5 x 6.25 x 7 英吋
阮心藍
《渴愛》
2024 年
LightJet 數位顯色打印,客製鋼框
52 x 65 厘米 | 20.5 x 25.6 英吋
版數:2/3 + 2 AP
《渴愛》
2024 年
LightJet 數位顯色打印,客製鋼框
52 x 65 厘米 | 20.5 x 25.6 英吋
版數:2/3 + 2 AP
查詢
伊凡娜·帕斯奇
《呼吸從她緊閉的嘴中滲出 #8》
2018年
呼吸、吹製玻璃、不銹鋼領圈
80 x 17.8 x 15.9 厘米 | 31.5 x 7 x 6.25 英吋
查詢《呼吸從她緊閉的嘴中滲出 #8》
2018年
呼吸、吹製玻璃、不銹鋼領圈
80 x 17.8 x 15.9 厘米 | 31.5 x 7 x 6.25 英吋
伊凡娜·帕斯奇
《呼吸從她緊閉的嘴中滲出 #24》
2024 年
呼吸、吹製玻璃、不銹鋼領圈
68.9 x 19.1 x 18.4 厘米 | 27.5 x 7.5 x 7.25 英吋
查詢《呼吸從她緊閉的嘴中滲出 #24》
2024 年
呼吸、吹製玻璃、不銹鋼領圈
68.9 x 19.1 x 18.4 厘米 | 27.5 x 7.5 x 7.25 英吋
《振翅之二》
2025年
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
40 x 30 厘米 | 15.7 x 11.8 英吋
查詢
李睿仁
《胳膊萌枝》
2025 年
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
60 x 20 x 37 厘米 | 23.6 x 7.8 x 14.6 英吋
《胳膊萌枝》
2025 年
聚合物石膏、鋼板、電線、環氧膩子、玻璃纖維、處理過的乾樹枝、丙烯墨水
60 x 20 x 37 厘米 | 23.6 x 7.8 x 14.6 英吋
查詢
李睿仁
《振翅之一》
2025年
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
80 x 50 厘米 | 31.5 x 19.7 英吋
《振翅之一》
2025年
鍍鋅鋼板、丙烯、生漆
80 x 50 厘米 | 31.5 x 19.7 英吋
查詢
伊塔·與田
《亞比該》
2024 年
鍍銅鋼、蠟、藝術家拾得並轉化的赭石和岩石:阿爾烏拉(沙烏地阿拉伯)、呂貝隆和瓦西維埃爾島(法國)、麻薩諸塞州(美國)、佩恰和阿爾佐(瑞士)、吹製玻璃水晶、與大衛·奇耶茲(馬克·巴克斯頓香水公司,盧齊)共同創作的嗅覺作品《學會飛翔》和《拉斯科》
54 x 81 x 32 厘米 | 21.2 x 31.9 x 12.6 英寸
《亞比該》
2024 年
鍍銅鋼、蠟、藝術家拾得並轉化的赭石和岩石:阿爾烏拉(沙烏地阿拉伯)、呂貝隆和瓦西維埃爾島(法國)、麻薩諸塞州(美國)、佩恰和阿爾佐(瑞士)、吹製玻璃水晶、與大衛·奇耶茲(馬克·巴克斯頓香水公司,盧齊)共同創作的嗅覺作品《學會飛翔》和《拉斯科》
54 x 81 x 32 厘米 | 21.2 x 31.9 x 12.6 英寸
查詢
伊塔·與田
《晨曦》
2025 年
油畫棒、藝術家從里昂和其他地區收集的顏料、兔皮膠、亞麻布面油畫
80 x 120 厘米 | 31.5 x 47.2 英寸
《晨曦》
2025 年
油畫棒、藝術家從里昂和其他地區收集的顏料、兔皮膠、亞麻布面油畫
80 x 120 厘米 | 31.5 x 47.2 英寸
查詢
伊塔·與田
《蔚嵐》
2025 年
油畫棒、藝術家從里昂和其他地區收集的顏料、兔皮膠、亞麻布面油畫
120 x 160 厘米 | 47.2 x 63 英寸
《蔚嵐》
2025 年
油畫棒、藝術家從里昂和其他地區收集的顏料、兔皮膠、亞麻布面油畫
120 x 160 厘米 | 47.2 x 63 英寸
查詢
伊塔·與田
《鳶尾虹》
2024 年
鍍銅鋼、蠟、藝術家拾得並轉化的赭石和岩石
45 x 7 x 26.9 厘米 | 17.7 x 2.8 x 10.6 英寸
《鳶尾虹》
2024 年
鍍銅鋼、蠟、藝術家拾得並轉化的赭石和岩石
45 x 7 x 26.9 厘米 | 17.7 x 2.8 x 10.6 英寸
查詢
郭思涵
《藤壺跪坐著,與侵蝕的龕前,銅臉孕育與豐潤的巨型藤蔓—膨脹、而後決裂,凝華成手印;氧化金屬,瘀赭色,綠赭色,深粉色》
2025 年
木面油畫
100 x 90 厘米 | 39.4 x 35.4 英吋
《藤壺跪坐著,與侵蝕的龕前,銅臉孕育與豐潤的巨型藤蔓—膨脹、而後決裂,凝華成手印;氧化金屬,瘀赭色,綠赭色,深粉色》
2025 年
木面油畫
100 x 90 厘米 | 39.4 x 35.4 英吋
查詢
郭思涵
《蟄伏著的巨象脊柱,坍縮入無數鑿縫與褶皺,驚擾起陣陣銀喉的私語,在遙遠的地平線上遷徙;石灰藍,淺青,焦赭,洋紅》
2025 年
木面油畫
130 x 120 厘米 | 51.2 x 47.2 英吋
《蟄伏著的巨象脊柱,坍縮入無數鑿縫與褶皺,驚擾起陣陣銀喉的私語,在遙遠的地平線上遷徙;石灰藍,淺青,焦赭,洋紅》
2025 年
木面油畫
130 x 120 厘米 | 51.2 x 47.2 英吋
查詢
郭思涵
《神經刺,對於仙人掌的低保真掃描,新鮮魚鰓;橄欖綠,氧化銅綠,瘀赭,群青》
2025 年
雕刻木面油畫
40 x 30 厘米 | 15.7 x 11.8 英吋
《神經刺,對於仙人掌的低保真掃描,新鮮魚鰓;橄欖綠,氧化銅綠,瘀赭,群青》
2025 年
雕刻木面油畫
40 x 30 厘米 | 15.7 x 11.8 英吋
查詢
藝術家